【專業GPS導航系統】GPS衛星導航,汽車音響專業銷售
    GPS   GPS衛星導航   汽車音響   產品特色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跨越禁教時代,連接信仰的吉利支丹人,論天主教在日本傳播的始末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741787805774379&wfr=spider&for=pc"

漢宮史海發布時間:06-0617:36前言:隨著新航路開辟,歐洲各地區紛紛開始了各自的海上殖民冒險,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海上軍隊,迪亞士、麥哲倫、達伽馬紛紛聽從國王的指揮,揚帆遠行,奪回了大量的黃金與珠寶。為了更便捷的殖民地、劃分界限,西班牙與葡萄牙簽訂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1529年,兩國又相繼簽訂了《薩拉戈薩條約》,兩國開始著重于宗教殖民,向世界各地殖民地大量傳播天主教。《托德西利亞斯條約》由于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錄》里的記載,將日本形容為了一個充滿黃金的島國,使得葡萄牙人對于日本地域的好奇心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狂熱,隨著沙勿略在向西班牙貴族請求將更多有教養的傳教士派到印度進行傳教后,沙勿略前往了日本,開始了他的傳教之旅。1612年,江戶幕府對以江戶、京都、駿府為首的直轄地發布了禁教令,下令對教堂進行破壞、禁止傳教。除了破壞布告教堂和禁止傳教以外,還對幕府家臣中的天主教徒進行搜查,對符合的人根據情況下達改易處分等嚴厲的措施。雖然江戶幕府禁止了天主教的傳播,但幕府并沒有采取處死信徒的極端政策,在此之后秘密潛入日本的傳教士也層出不窮,京都居住著許多吉利致丹人——即受到葡萄牙傳教的日本天主教信徒,表面上假裝為佛教徒,私下里對自己的子子孫孫進行著天主教的教育。黃金島的誘惑與宗教改革的影響,天主教在日本發展的歷程在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中這樣描寫日本:"日本國是位于東方的島嶼,在大洋之中。在距離大陸1500英里的大島上,居民皮膚白皙、有禮貌。因為在島上能夠找到黃金,所以他們擁有無限的金錢。但是因為離大陸太遠,所以幾乎沒有去這個島的商人,關于這座島嶼的君主宮殿,我想說一件驚人的事。這座宮殿正如我們天主教的教會用鉛葺屋頂一樣,屋頂全部被純金覆蓋,其價值幾乎是無法估量的。地板上鋪滿了厚度約4cm的金板,窗戶也同樣,在整個宮殿中,布滿了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非凡的財富。"《東方見聞錄》:兩位國王正在向中間的忽必烈獻上日本的黃金容器。腳邊畫著"非常美味"的日本雞。如此具有誘惑性的話語描述很快使各大歐洲的海上殖民國家對此垂涎三尺。當時,路德進行了宗教改革,與天主教分離,產生了新教。為了不輸給新教,西班牙等國家在世界上進一步推廣天主教,天主教也因此創立了"耶穌會"。圣方濟各正是耶穌會的成員之一。1594年,出生于西班牙納瓦拉王國的圣方濟各從印度傳教后來到了馬六甲海峽,在那里遇到了鹿兒島縣出身的日本人Anjirō,日本譯之為"彌次郎"。從彌次郎口中得知日本,想要來到日本傳教,一行人在彌次郎的帶領下經由明朝的上川島(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在薩摩半島的坊津登陸,之后來到了現在的鹿兒島市祗園之洲町。圣方濟各畫像『中公バックス 日本の歴史 別巻2 図録 鎌倉から戦國』圣方濟各本來想面圣參見天皇與將軍,但因為當時戰國時代激烈的戰況,只能暫且在在薩摩的島津貴久,豐后的大友宗麟為首的九州,周防的大內義隆統治區域面前進行傳教活動。圣方濟各為了得到在全國傳教的許可,與印度總督、主教共寫親筆信一起請求拜見奈良天皇和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但這次拜見未能實現,于是圣方濟各一行人放棄了在京都繼續停留,回到了平戶地區。第二次,圣方濟各帶著從平戶所準備的貢品,再度進入周防,謁見大內義隆。圣方濟各根據以往與其他國王會面的經驗,于是準備了許多珍貴的物品進貢給了大內義隆。其中包括獻給天皇的印度總督和主教的親筆書信之外,還有望遠鏡、揚琴、座鐘、鏡子、眼鏡、書籍、繪畫、步槍等。這次拜見顯然討好了大內義隆,他準許了圣方濟各的傳教活動,大量日本人加入了天主教,在當時有不少家臣首領甚至也接受洗禮。如高山友照、小西行長和有馬晴信等人。禁教令的盛行,從天正年間到明治時期的禁教運動天主教由此在高山友照與高山右近父子倆作為高槻城主的時代(1573~1585),開始在大版等關西區域廣泛傳播。當時在日本的耶穌會成員路易斯·弗洛伊斯在其著作《日本史》中,對天正十一年(1583年)時高山右近對天主教的政治態度做了如下記載:"在高山右進(洗禮名朱斯特)近殿的家臣中,改宗的人數越來越多,經常受洗。…據說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里,一共二百三十人受洗。高槻領的佛僧們,在織田信長的統治下,即使想聽我們的教導,也不會被允許,更沒有決心要成為天主徒。右近殿派使者到他們那里聽說教,…在那里他們終于聽到了說教,一百多名佛僧成為了天主徒,領地內的神和佛的寺院和神社全部被焚毀,其中可以利用的地方變成了教堂。"高山右近友 落合芳幾繪在天正15年(1587年),豐臣秀吉頒布了對于天主教(天主教)的伴天連追放令,宣布天主教使非法邪教,但這并未阻止當地人的信仰,天主教徒的數量不增反減。出于對南蠻交易重視的豐臣秀吉,并沒有禁止傳教士的具體活動,但在這之后卻發生了圣菲利普號事件。1596年7月,從菲律賓起航的西班牙船只圣菲利普號以墨西哥為目標,踏上了橫渡太平洋的征途,其中就包括耶穌會的成員。豐臣秀吉頒布的伴天連追放令圣菲利普號在東海遭到多起臺風的襲擊,損失慘重,船員們為了減輕重量,將船的主桅桿砍倒,將400個貨物拋向大海,艱難度過難關。同年10月19日,船漂流到四國島土佐海域,在聽到消息的長宗我部元親的指示下,圣菲利普號被強行拖航到浦戶灣內,在灣內的沙洲觸礁。大量的貨物流出,船員們被留在了高知市長浜的城鎮中。由于船員的言語不謹慎等行為,使豐臣秀吉認為天主教西方歐洲人征服日本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手段,于是下令沒收所有貨物錢財,并逮捕了在京都活動的圣方濟各教會的教徒們,將其處以死刑,史稱"日本二十六圣人"。繼承了豐臣秀吉禁教令的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在慶長17年(1612年)的禁教令中進一步加強了對天主教徒的鎮壓,次年將禁教令推廣到全國。1614年,此時正值德川幕府準備統一日本,信奉天主教的地方諸侯成為政府特別征討的對象,1614年幕府領令所有人必須棄教,信奉天主教修道會士和主要天主教徒被驅逐到澳門和菲律賓馬尼拉,其中還有高山右近,這種極端的統治政策導致了島原之亂。元和大殉教以元和年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為契機,幕府推行了棄教(強制改宗)的政策,由此發生了元和大殉教在長崎的西坂,55名天主教徒被施以火刑和斬首,被處決有神父、修道士和男女老少的信徒,女性和年幼的孩子人數偏多。此后各地也有許多信徒被處刑。幸存的天主教徒們作為潛伏的天主徒前往偏僻的山區生活。作為京都所司代的板倉勝重對天主教抱有好感,因此在京都有很多經過上頭默認居住的吉利支丹人,但是德川秀忠在元和2年(1616年)頒布了"二港限制令",元和5年(1619年)又頒布了禁教令,勝重再也不能容忍,把桐人關進了監獄。勝重想要借此威脅德川秀忠對天主教徒實行寬容的政策,但是德川秀忠卻命令他直接處死這些教徒,同年10月6日,在京都六條河原市,52人被處死。キリシタン殉教圖與其他宗教混亂的交雜、互爭與及天主教紛亂的平息德川幕府接下來實行了"宗門改",命令將民眾統統編入檀那寺,并且需要證明自己不是天主基督教徒。從這以后,以武士、市民、農民等不論階級民眾作為原則,在特定的佛教寺院進行入教屬于群眾義務,如果沒有寺院發行的寺請手印,就不能在國內旅行,寺院由此掌握所有佛教信徒的登記信息。僧侶的社會地位上升的同時,也站在了平民之上。寺院掌握大量信息的結果是,佛教在幕府體制中成為了世俗化僧人的溫床,到了明治時代,由于尊皇思想的高漲和神道國教化運動等,形成了神道占優勢的風潮,一時之間對佛教的批判成了一件平常之事,最終演變成廢佛毀釋運動。明治政府向全國發出"神佛分離不是廢佛毀釋,行動要慎重"的通知,但運動并沒有停止,日本全國奈良時代大量珍貴的佛像、佛具、寺院遭到破壞。其中,僅奈良興福寺就有2000多尊佛像被破壞或燒毀。廢佛毀釋圖對幕府直轄地的天主教徒和傳教士進行搜查,另外對諸藩制作天主教。廢教了的天主教徒(默默隱藏在民間的吉利支丹人)也受到監視,井上政重將被捕的天主教徒收容在自己的宅邸(現東京都文京區小日向)建造的房屋中進行盤問。這個被稱作吉利支丹屋敷的地方,到宗門改役被廢止之前,一直作為天主教的審訊所及住所被使用。另一方面,明治政府繼承了江戶幕府的天主教禁止,也繼承了宗門改制。由于對上述佛教的批判,以及神道教的高漲,明治政府在明治4年發布了以民眾為神社氏子的氏子調。這是把檀家制度換成神道的宗教改革制度。但是,隨著明治6年(1873年)對于天主教禁止傳教政策的廢除,氏子調也僅隔2年就被廢止了。結語:從15世紀來到日本,到19世紀對于天主教的不平等政策被廢除,天主教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受到了許多方面的管制,不僅是當時日本對于外來文化抵制的態度,更是效仿明朝進行嚴格的海禁,進行閉關鎖國的小農經濟統治。天主教文化作為歐洲長期神學的產物,對日本各類宗教的影響十分廣泛,日本當代廣泛的天主教基礎就是來源于吉利支丹人,他們長期隱瞞身份,為日本天主教文化的延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關鍵字標籤:神明桌訂製